2018年12月28日,2018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行。在“貨幣政策、宏觀審慎與金融監(jiān)管:新框架下的金融穩(wěn)定”主題研討環(huán)節(jié),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李波、南京大學教授、校長助理范從來、西南財經大學教授、黨委委員劉錫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丁志杰、博海資本有限公司投資總監(jiān)兼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共同參與討論。
范從來認為,考慮貨幣政策未來的時候,要找三個新的維度,經濟發(fā)展的水平,經濟轉型的維度,還有社會制度的要求。
“從信貸率來缺口來看,國際清算銀行認為信貸率缺口警戒值應該是10%,但我們的缺口率在2016年已經達到24%多,雖然現在已經下降到了15%左右,但是還是超過所謂的警戒值?!狈稄膩肀硎?。
范從來認為,我們國家信貸率缺口的上升,和經濟增長率是剪刀差。杠桿的上升并不是經濟過熱疊加的,是和經濟本身衰退而疊加的。
“一般來講,理論是經濟過熱產生的過度投資引發(fā)了過度的負債,就是經濟本身的上升帶來了杠桿上升,一旦金融杠桿調整以后,才會導致債務通縮的發(fā)生。”范從來說,“但我們國家正好是相反的,我們國家從2010年開始進入加杠桿,主要問題是影子銀行,是同業(yè)之間所謂的空轉,并沒有帶來中國實體經濟的過度投資?!?/p>
因此,在這個背景下,范從來認為,在中國的經濟下行比較嚴峻的今天,金融去杠桿主要是靠嚴監(jiān)管,目的是打通金融對實體經濟本身服務的通道。但是貨幣政策本身應該為我們所謂的嚴監(jiān)管提供外部條件,應該采取一種寬松的貨幣政策,來保障我們金融嚴監(jiān)管的實施,才能使得金融的嚴監(jiān)管不至于帶來經濟的簫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