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環境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場所,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是最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異常問題的時期,需要我們從家庭環境的各個方面營造一個對青少年成長有利的環境,認真做好家庭教育,以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庭環境、父母類型、青少年心理、高效溝通
課程主題::從DISC人格特質到薩提亞溝通模式的實踐應用
課程目標
1. 幫助學員了解DISC人格特質理論,識別自己和孩子的性格類型。
2. 探討不同DISC類型的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及家庭教育策略。
3. 學習薩提亞溝通模式,掌握高效、溫暖的家庭溝通技巧。
4. 提升家庭關系質量,促進親子互動與夫妻協作,構建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
課程方式:講師講授,案例討論,互動交流,繪畫心理分析
課程時間:
半天版(3小時):精簡內容,聚焦核心主題。
全天版(6小時):深入講解,增加實操練習和更多案例分析。
課程大綱
第一講:從“心”開始 告別相殺
一、 父母教育缺位
1. 數據與事實:現代家庭中的“陪伴”
2. 案例分享:因父母教育缺位導致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如叛逆、焦慮等)
二、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1、什么是真正的陪伴
2、創造高質量的陪伴
(1) 不想改變對方
(2) 看見對方
三、運用DISC 實現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ü D型孩子--小霸王:給予明確的目標和挑戰,避免過多控制。
ü I型孩子--開心果:提供情感支持,鼓勵他們表達自我。
ü S型孩子--小好人: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ü C型孩子--小機靈:注重邏輯和細節,引導他們探索興趣。
四、和孩子共同成長
家庭是一個雙向學習的場所,父母也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繪畫心理分析
家庭動力圖,你和孩子的“心”有多遠?
第二講:DISC正面管教——助你成為和善而堅定的父母
1. DISC行為風格解析
(1) 行為傾向性:每個人都有主導的行為風格,但也會受其他風格影響。
(2) 親子溝通中的DISC特質:
ü D型:直接果斷,強調結果。
ü I型:熱情外向,注重情感。
ü S型:溫和包容,追求穩定。
ü C型:理性謹慎,關注規則。
2. DISC特質父母的育兒特點
ü D特質父母:目標導向,容易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ü I特質父母:善于激勵,但可能缺乏原則性。
ü S特質父母:耐心包容,但可能過于遷就。
ü C特質父母:嚴謹細致,但可能顯得冷漠或苛刻。
3. DISC特質父母的育兒風格
ü 驕縱型:過度滿足孩子需求,導致缺乏責任感。
ü 強權型:嚴格要求,忽視孩子的獨立性。
ü 忽視型:對孩子需求漠不關心,造成疏離感。
ü 民主型:既尊重孩子,又設定合理界限,是最理想的教育風格。
4. DISC綜合調適
D的目標感、I的游戲力、S的包容心和C的原則性,做到和善而堅定。
小組討論:如何結合自己的DISC特質,找到適合的教育方式?
5. 家庭DISC圖譜
繪制家庭成員DISC類型關系圖,分析潛在沖突點。
第三講:薩提亞溝通模式的應用
1. 薩提亞溝通模式概述
(1) 五種溝通姿態: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性溝通。
(2) 什么是一致性溝通?
(3) 為什么它是家庭溝通的最佳選擇?
2. 薩提亞溝通姿態分析:四種類型的父母
1. D型父母(支配型)
(1) 典型溝通姿態:傾向于“指責型”
(2) 表現形式:語氣強硬、命令式表達,如“你怎么又做錯了?”
(3) 如何調整為一致性溝通:學會用“I信息”表達感受
2. I型父母(影響型)
(1) 典型溝通姿態:傾向于“討好型”或“超理智型”
(2) 表現形式:過度安慰(如“沒事的,下次努力就好啦!”)或轉移話題(如“別想這些了,我們去玩吧!”)
(3) 如何調整為一致性溝通:學會設立清晰的規則和界限
3. S型父母(穩定型)
(1) 典型溝通姿態:傾向于“討好型”或“打岔型”
(2) 表現形式:避免沖突(如“算了,不要惹他不高興了”)或模糊回應(如“隨便你,你想怎么樣都行”)
(3) 如何調整為一致性溝通:學會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4. C型父母(謹慎型)
(1) 典型溝通姿態:傾向于“超理智型”或“指責型”
(2) 表現形式:強調標準(如“你應該按照我說的去做,這是最合理的方式”)或苛責細節(如“為什么連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3) 如何調整為一致性溝通:理性分析,并接受他們的不完美
3. 薩提亞溝通模式的核心應用
(1) 覺察自我
(2) 傾聽對方
(3) 表達真誠
(4) 尋求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