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項修煉卓越中層實戰訓練營
【課程背景】
在您的企業中,是否有這樣的管理困境:
◆企業中基層管理人員只會自己干,不會培育下屬?——
我們總是把優秀的業務或技術型員工提升為相對應的管理崗位,但總不能如愿所嘗,我們得到的往往是一個平庸的經理,而失去的卻是一個優秀的員工;
◆從基層提拔上來的中層角色轉換不過來,很難勝任管理崗位?——
多數管理者屬于“技術型”或“業務型”管理者,重業務、重技術,重細節… …一句話,非常重視任務的完成,可就是不注重結果,自己很辛苦,但上司卻不滿意;
◆業務或技術骨干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的思想和意識?——
管理人員沒有真正認知自己的角色,對于自己的定位只是“上傳下達”,導致戰略變形,執行不力,結果不佳,績效不高;
◆上下級之間和部門之間溝通協調不暢、造成內耗?——
管理者自己忙的不行,而員工總是閑著等你給任務、給指標,到底是管理者溝通不夠,還是員工不自動自發?
◆管理者經常要替自己的員工“背黑鍋”?——
是真的在履行自己的責任,還是你的管理不到位所致?
《六項修煉卓越中層實戰訓練營》是專門為——
企業新晉管理者或從事技術及業務成長起來的管理者而設的一門課程。
課程從轉變、身份定位、管理認知、管理思維、管理技能五個角度全面透析管理者的思想、角色、責任與使命,并**體驗式的訓練方式糾正管理者的不良管理行為,從“業余經理人”走向“職業經理人”,從“職業經理人”走向“卓越經理人”!
【課程架構】
【課程特色】
◆從實戰運用的角度出發,完成了“知”“行”合一的訓練架構,注重實際管理問題的解決;
◆從全面系統的角度出發,完成了多角度、全面透析的課程架構,注重全面訓練,系統化管理能力的提升;
◆從咨詢顧問的角度出發,完成了切實際、有深度的的內容架構,注重實際管理問題與實例的結合,更為實效地幫助參與者體驗課程核心要義;
◆從課堂呈現的角度出發,大量的情境分析及小組互動,更為直觀地幫助參與者領會課程思想;
◆從行業特性的角度出發,量體裁衣,根據客戶具體需求,定制化培訓;
◆區別于市面上傳統的管理類課程,融入咨詢工具和方法,注重效果,強調現場演練學習和實際操作指導;
◆區別于市面上傳統的管理類課程,課后輔導式跟蹤,實現了從課堂到工作的延伸;
【課程時長】
完整版12天,6小時/天;精華版6天,6小時/天
【課程收益】
◆重塑中層管理者的身份定位
◆提升中層管理者的管理認知
◆改善中層管理者的管理思維
◆提高中層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體驗式的訓練方式糾正中層管理者的不良管理行為
如果您是企業總裁——您將收獲一支擁有卓越領導力與高績效執行力的管理團隊,讓您的企業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擁有一股中堅力量,是您的企業“腰桿”真正硬起來!
如果您是企業高管——您將收獲到一支擁有全面管理方法的優秀管理梯隊,改善各管理中心之間、跨部門之間的協作及溝通障礙,加強各部門之間的理解,更好的發揮出團隊合作的作用,使企業更加具有競爭力;
只要你是本課程學員——你將收獲到系統的管理技巧和方法,進而提升您的卓越領導力,更好的帶領團隊,做好高層與基層之間上傳下達的關鍵樞紐,更好的推動企業戰略的執行,成為企業真正地脊梁!
【各階段實施內容】
實施階段 | 課題 | 核心內容 | 核心收益 |
**項修煉 | 《做好的自己》 —導入課程體系 | 職業心態 | 開啟中層管理者的心門,使其具備職業化思維意識,以積極地,正能量的心態迎接變化;掌握人際關系哲學思維,提升人際敏感度,做好的自己! |
職業意識 | |||
人際哲學 | |||
第二項修煉 | 《職業化中層的身份定位》 | 認知管理 | 管理者能夠進行角色的轉換,準確定位自己的身份,清晰的指導自己代表誰,因何而生;找準管理者存在的合理性,用替身、領袖、客戶、供應商的身份去處理上下級及橫向部門間的關系;能夠用“不抱怨思維”“影響圈思維”“哲學思維”來作為日常工作中處理問題,化解矛盾,引領團隊的指導原則 |
身份定位 | |||
管理思維 | |||
第三項修煉 | 《職業化中層的用人藝術》 | 識別技術 | 能夠轉變觀念,意識到管理不是改變,而 是影響;掌握一套影響技術,**識別這一重要的能力提升來提升自己在管理中的影響力,實現管理者、企業、員工的多贏局面;能夠陳述并應用8個指標、8個關鍵控制點來進行團隊的建設和管理;能夠意識到激勵的本質是價值的實現和失去,用價值進行激勵,做到知人知心知性的激勵 |
團建技術 | |||
激勵技術 | |||
第四項修煉 | 《職業化中層的理事技術》 | 目標管理技術 | 能夠掌握科學的的目標制定及管理方法;轉變觀念,意識到執行的關鍵不僅強調行動力,更強調行動到位的能力,增強“結果意識”,掌握高效工作的管理方法;輔導技術能夠啟發下屬,讓下屬承擔責任,啟發下屬思考并有效解決問題。 |
高效執行技術 | |||
績效輔導技術 | |||
第五項修煉 | 《管理者的互動技術》 | 關鍵溝通技術 | 掌握兩種核心技術:提問技術和傾聽技術,學會在組織中進行溝通和互動,用“替身”思維向上溝通,用“領袖”思維向下溝通;用“客戶與供應商身份”橫向溝通;面對工作中的關鍵沖突如何進行高效溝通的方式和模型 |
第六項修煉 | 《職業化中層的情景領導技術》 ——從職業化走向卓越 | 行為領導力 | **修煉自我,提升自己,改進自我自身的日常行為提升自己內在影響他人的能力; **針對員工當前情境的定位,調整自己的領導風格,增強自己的管理彈性,擴大影響力; **組織發展階段的不同,團隊成熟度的不同,調整自己的管理風格 |
水性領導力 | |||
情景領導力 |
【各階段培訓大綱】
**項修煉:《做好的自己》
【本章簡介】
1、團隊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心態和能力的問題;
2、職業化團隊,是激烈商戰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正規軍;
3、團隊的成長速度,直接決定公司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4、提升職業人的效能,就等于提升公司的效能。
5、啟發管理團隊思維,樹立職業化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本章內容】
案例引發的思考:我們為誰工作?
1、何謂職業化?
◆專業&職業
◆成為眾人期待的角色
◆選擇永遠比努力更重要
◆職業化的標準
◆《史上牛司機》視頻案例分析
◆行動學習之——世界咖啡/創建“共識營”
2、職業化中層的三種心態
◆一道神奇的算術題帶來的思考:成功人生關鍵因素是什么?
◆心態3大陷阱
1) 拒絕責任:習慣上推下卸借口太多
2) 青蛙心態:沒有危機意識 視頻賞析
3) 被動打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三種職業化心態
1) 敬業
2) 忠誠
3) 責任
3、職業化中層的三種思維意識
◆團隊協作意識
◆大局觀意識
◆影響圈意識
4、職業化中層的人際哲學
◆情商高的職業人能與人和諧相處,高效合作。
好人品,好人緣,就會受歡迎,成為企業精英。
◆尊重哲學
著裝、禮儀、言談、舉止、溝通
◆雙贏哲學
體驗活動:紅黑博弈
◆愛與欣賞哲學
1) 《只有你能欣賞我》
2) 《視頻分享》
3) 行為本身沒有對錯,關鍵是放在合適的情景中
5、職業化中層的平衡人生
◆職業人清楚自身的角色,及每個角色的責任。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實踐生命的積極意義。
1) 孝道
2) 家和
3) 事業
4) 人脈
5) 成長
6、以終為始,做好的自己
第二項修煉:《職業化中層的身份定位》
**章:認知管理
【本章簡介】
今天的管理環境與管理對象相對過去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無論你是一個剛上路的新晉管理者還是有過經驗的管理者,我們都需要看到這種變化、適應這種變化,而不是去改變這種變化。作為一名管理者,如果你不知道管理是什么,你很難界定你的工作是否有效。
【本章內容】
◆管理就是做今天的事,領導是做明天的事,領導力是影響大家去做事
◆管理是正確地做事,領導是做正確的事,領導力是影響他人把事情做正確。
◆所有的管理行為要基于對未來的領導行為的框架下才有意義
◆管理環境、管理對象的變化對我們管理者提出的新挑戰
◆管理者需要做到的三個轉變:從權利走向非權利、從改變走向影響、從管控走向領導力
第二章:身份定位
【本章簡介】
所有的混亂與矛盾都來自于邏輯層次的混亂,如果你不知道你是誰,你將很難知道你的工作方向在哪里,身為管理者,面對上司、下屬、同事,你是誰,你應該是誰,你代表誰,這便是你的身份決定,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本章內容】
◆所有的混亂與矛盾都來自于邏輯層次的混亂
◆邏輯六層次:愿景à身份定位à價值觀à能力à行為à結果
◆管理者的三種常見“死法”:累死的、氣死的、壓死的;
◆員工的三種常見“死法”:茫死的、累死的、閑死的;
◆管理者在上司面前的身份定位:你是上司的替身
◆替身應該具備的六大工作方法
◆管理者在下屬面前的身份定位:你是下屬的領袖
◆領袖應該具備的五大工作方法
◆管理者在橫向部門間的身份定位:客戶或供應商
◆客戶應該具備的六大工作方法
◆供應商應該具備的四大工作方法
第三章:管理思維
【本章簡介】
你有你選擇的權利,但你要對你的選擇負責任,作為一名管理者,不管你愿意或是不愿意,有些思維、態度和觀念必須進行轉換,這是你的身份決定的,它會體現在你的管理績效中,終決定的將是你的“前程”。
【本章內容】
◆管理思維一:不抱怨思維—每一個抱怨的背后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存在;
◆管理思維二:影響圈思維---關注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別人不做什么;
◆管理思維三:雙贏思維—單贏是走向雙輸的開始,雙贏思維是基于領導的框架下;
◆管理思維四:目標導向思維---從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問題為導向走向以目標為導向。
第三項修煉:《職業化中層的用人藝術》
**章:識別技術
【本章簡介】
管理的本質不是去改變他人而是影響他人,影響的前提是識別,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員工是怎樣的,你的影響方式將是被動的、主觀的、武斷的,這種影響方式會扼殺甚至踐踏你員工的滿意度。
【本章內容】
◆管理的核心是影響人而非改變人
◆用人所長的前提是容人之短
◆基于性格特質差異的識別技術
◆力量型特質下屬的行為風格
◆交往型特質下屬的行為風格
◆穩健型特質下屬的行為風格
◆思考型特質下屬的行為風格
◆不同風格的比對及調整策略
第二章:團建技術
【本章簡介】
管理者是用人成事的人,管理的對象不是個體,而是群體,如何將群體打造成團隊,如何凝聚力量、統一方向、統一動作、統一聲音,這是管理者的責任與使命。
【本章內容】
1、團隊的基本認知
2、高績效團隊的八項指標
◆清晰而令人振奮的目標
◆以結果為導向的團隊合力
◆差異化的成員結構
◆坦誠的溝通、一致的共識
◆合作和相互激勵的氣氛
◆統一的規范與動作